香港科技大學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學校簡介

香港科技大學(英文名: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縮寫:HKUST,簡稱香港科大)是一所國際性研究型大學,是香港第一所研究型大學,連續三年被國際著名的《QS亞洲大學排名》(Quacquarelli Symonds (QS) Asia University Rankings)列為亞洲排名第一的大學,香港科大MBA課程連續三年世界排名前十,“EMBA課程”排名世界第一,“機械工程研究發表量”世界第一。


校園設施及景色一流,有亞洲最美大學及校園中的勞斯萊斯之稱。


眾多有名望的教授從歐美國家的著名學府引進到香港科大。


學校由五所學院組成:商學院、理學院、工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及霍英東研究院,全部以英語為教學語言。香港科大的強項為商科及工科,自2011年起于《QS亞洲大學排名》里連續三年位列第一。


1、學校簡介


香港科技大學(簡稱香港科大,英語: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縮寫HKUST),是一所成立于1991年10月的研究型大學,亦是香港八所受政府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的大學之一,并且可以頒授學位的高等院校之一,由理學院、工學院、商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及霍英東研究院5所學院組成,并且將設立第6所學院—創新與科技管理學院。前3者提供本科生及研究生課程;人文社會科學學院主要開辦研究生課程,并且已于2011學年開辦第一個學士學位課程(環球中國研究:人文及社會科學理學士),同時為全校本科生提供通識教育;霍英東研究院位于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以擴大科大在學術研究方面的影響力。


香港科技大學(下稱"科大")位于九龍半島東側風景秀麗宜人的清水灣畔。創校20年,已在國際學術界嶄露頭角。香港科大的迅速崛起,在世界高等教育發展史上演繹了一段頗為獨特的傳奇。


香港科技大學是一所高度國際化的研究型大學,由理、工、工商管理及人文社會科學四所學院組成。理、工、商、人文社科學院提供本科生及研究生課程;人文社科學院主要開辦研究生課程,同時亦為本科生提供通識教育,以利全面發展。作為一所高度國際化的研究型大學,科大所有課程均以英語教授(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部分關于中國的課程除外)。


科大擁有一支享譽國際的優秀教研隊伍。教授、副教授、及助理教授人數共約450名,來自全球35個國家,各級教授全部擁有博士學位,其中75%的教授是從北美62所一流研究型學府取得博士學位。


傾力支持香港科技大學在內地的拓展并盡快取得全球學術領袖地位,霍英東基金會于2005年7月慷慨捐贈8億港元。此項捐款是科大創校以來最大的一筆私人贊助。


2、歷史與領導


發展歷史


香港科技大學的地標──位于廣場正中央的日晷香港科技大學是因為1980年代經濟結構轉變而起。由于香港已經進入經濟轉接期,香港政府預計香港經濟會轉型為以高科技與商業為主,而工商業要求有更多大學生配合,所以當時香港政府就決定興建第三間大學,以配合這個需要。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被簽署,確認英國將于1997年將香港主權移交予中華人民共和國,而當時的英軍便分批撤走,部份軍營也因此而空置。1986年,香港政府選址新界清水灣半島北部大埔仔的前高希馬軍營(Kohima Camp)興建香港科技大學,動工之前香港童軍總會更特意在該處舉辦一個大型露營「香港鉆禧大露營」。


1988年,當香港科技大學尚在興建中,吳家瑋被委任為第一任校長。由于興建期間,香港通貨膨脹的情況相當嚴重,所以相比預算之下出現嚴重超支,備受各方指責。由于大學設備的先進及豪華,因而被輿論批評為「勞斯萊斯大學」,認為大學十分奢侈。另一方面,雖然大學于興建前曾舉辦過設計比賽,但最終并沒有使用第一名的設計,也受到當時香港立法局議員的質疑,這些批評一直持續了好幾年。


為了推動科技突破,科大仿效普林斯頓大學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在2006年成立了“高等研究院”(簡稱高研院),并邀得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作為國際顧問委員會主席。


相關領導


1、歷任校長


吳家瑋(1991年至2001年)


朱經武(2001年至2009年8月)


陳繁昌(Tony F. Chan)(2009年8月至今)


2、歷任理學院院長


孔憲鐸(1991年至1992年)


張立綱(1993年至1998年)


雷明德(1998年至2004年)


鄭紹遠(2004年至2010年)


葉玉如(2010年至今)


3、歷任工學院院長


張信剛(1990年至1994年)


高秉強(1995年至2000年)


余同希(2000年,署任)


王康隆(2000年至2003年)


陳正豪(2003年至2009年)


李德富(2009年至今)


4、歷任商學院院長


陳玉樹(1993年至2001年)


陳家強(2001年至2002年署任,2002年至2007年就任)


鄭國漢(2007年至今,署任)


5、歷任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


丁邦新(1996年至2004年)


鄭樹森(2004年至2006年)


蘇耀昌 (2006年至2007年,署任)


寶克 (2007年至2009,署任)


李中清(2009年至今)


3、大學排名


世界有不同的大學排名,以下列出了香港科大在當中一些較有影響力的大學排名的名次:


上海交大世界大學學術排名(2013):世界第201-300位之間,香港第2-3位。


QS世界大學排名(2013/14):世界第34位,亞洲第4位,香港第2位


QS亞洲大學排名(2013):亞洲及香港第1位。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2012-13):世界第57位,亞洲第9位,香港第2位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聲譽排名(2013):世界第61-70位,亞洲第11-14位,香港第2位


該校已經在2011-2013連續3年的《QS亞洲大學排名》里位列榜首。


不同的大學排名均由不同的組織所制定,故沒有劃一標準,而且不同標準的比重在各個排名中亦有參差;而綜合排名亦未必能反映有關學府的個別學院或學術領域的成就,故以上只為參考。


4、優勢與特色


優勢學科


Kellogg-科大EMBA課程


全球EMBA課程排名榜第1位(2007)《金融時報》


全日制MBA課程


全球排名第17位(2008)《金融時報》


亞太區排名第1位,全球排名第20位(2007)《經濟學人信息部》


機械工程學系


于涵蓋全球265所大學的調查中,研究發表量全球排名第1位《臺灣元智大學最新發表之2005年度調查》


財務學系勵


研究發表量亞太區排名第1位,是唯一能夠晉身首25位的亞洲大學(2006)《亞利桑那州大學》


高級管理人員特設課程


自2003年起亞太區排名第一位《金融時報》


辦學特色


本科生研究計劃


本科生研究計劃是科大一個特別計劃旨在培養本科生對研究的興趣。參與計劃的本科生會在教授的指導下,進行研究活動。在這計劃下,本科生須與教授訂立研究范疇,并在計劃完結時提交學術報告。計劃一般為期三至四個月。2009年,共有250多名本科生完成計劃,參加計劃的教授約九十名。參加計劃的學生迅速上升,造就了很多本科生與教授共同研究的機會??拼笥?010年已有30多位學生獲得全獎學金往世界頂級大學,如普林斯頓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史丹福大學、耶魯大學、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卡內基梅隆大學、杜克大學等等,攻讀博士課程。他們來自不同背景,但都參加了科大的本科生研究計劃,并從中得到啟發和動力。


全面素質培養


科大提供多元化節目及活動,讓學生增進知識及體驗豐盛人生。藝術中心定期舉辦各項藝術及文化活動,并通過駐校藝術家計劃,讓學生有機會接觸各樣藝術和文化活動。


積極開展學生體育及康樂活動,并特別開辦“活力生活”課程,令學生全面發展。


導師計劃及實習機會可指導學生自我設計未來的發展方向,為就業做準備。


講座、論壇、卓賢匯,學生們可拓寬視野,提升各項技能,以助個人發展。


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及各類學生文化交流計劃充分增強學生的國際經驗。


5、設施與設置


學校設施


圖書館


香港科技大學李兆基圖書館藏書


香港科技大學李兆基圖書館的公共電腦香港科技大學李兆基圖書館位于香港賽馬會大堂旁,樓高5層,總樓面面積10,550平方米,館藏約77萬冊,設有2,000個座位供學生、教職員及公眾使用。為配合334新學制,圖書館正進行擴建工程,預料2011年初落成啟用。


科大圖書館與其他大學圖書館不同之處是開放予公眾入內。


體育設施


香港科技大學有各種室內外體育設施供學生、校友及教職員免費使用。


室內設施


大學設有一個多功能室內體育館,可以進行多種體育活動,例如羽毛球、籃球、手球、排球等。此外大學亦設有壁球場、乒乓球室、健身房及25米暖水游泳池。


室外場地


大學設有一個全天候人造草足球場,并附有八線全天候跑道,田徑運動設施及看臺。此外,大學亦設有8個網球場、50米標準游泳池、籃球場及小型足球場。


學生宿舍


1、基礎設施


科大將最好的景致留給了學生宿舍,七座本科生學生宿舍全部背山面海,不僅景色優美,住宿條件亦無與倫比。定期舉行的各項活動更為入住學生提供了一個相互溝通,拓展興趣,展示才華的廣闊空間。


這六座的宿舍的名稱及相應的宿舍學生會分別為:


宿舍 學生會名稱 主題色


UG Hall 1 UG House One 社一 黑色


UG Hall 2 VERTEX 翱峰 紅色


UG Hall 3 Glacier 冰川 藍色


UG Hall 4 Vista 嶄越 綠色


UG Hall 5 (PG Hall 2) Endeaver卓毅黃色


New Hall(Hall 6)暫無學生會組織


Hall 7已完工且學生已入住。是首個提供本科生單人間的宿舍,房間備有獨立洗浴間。住宿環境優良。


此外,為了將來推行大學四年制,大學決定興建2座學生宿舍(比鄰UG Hall IV,2012年竣工),預料2座宿舍落成后,將額外增加701個本科生宿位。


2、運動及文康設施


青山,綠水是科大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科大亦提供了一系列的室內及戶外設施滿足學生不同的興趣及需要。


餐廳


大學內有多間餐廳營業,為學生及教職員提供膳食服務:


大學本部


本部內開設了多間食肆,包括中餐館、快餐店、咖啡廳等,主要為學生及教職員提供膳食服務:


大學中心


大學中心設有西餐廳及酒吧,為教職員及訪客提供膳食服務:


學生宿舍


飯堂設于本科生學生宿舍第6座地下,在傍晚6時至翌日凌晨2時向學生提供膳食服務:


同時,科技大學是現時各大專院校中,唯一一所設有大型連鎖美式快餐店麥當勞之大學。


其他設施


大學亦設有書店(商務印書館)、學生會合作社、超級市場(百佳超級市場)、銀行(中國銀行、恒生銀行及東亞銀行)、多用途會議室、康樂室及燒烤場等。


課程設置


經濟學類:經濟及財務學


數學類:數學


物理學類:物理學,應用物理學


化學類:化學,化學及生物產品工程,生物化學,化學及環境工程學,化學工程學


機械類:屋宇設備,機械工程學


電氣信息類:電子工程學,計算機科學,資訊工程,信息及通訊工程


土建類:土木及環境工程學,土木及結構工程學,水利類,工業工程及工程管理學


工商管理類:工商管理,會計學,計量財務學,資訊系統學,物流管理,環球商業管理


生物科學類:生物學


專業設置


理學院:生物化學系,生物學系,化學系,數學系,物理學系


工學院:化學工程學系,土木工程學系,計算機工程課程(由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及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合辦),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 工業工程及物流管理學系,機械工程學系,科技及管理學雙學位課程(與商學院合辦)


商學院:會計學系,經濟學系,財務學系,資訊、商業統計及營運學系,組織管理學系,市場學系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人文學部,社會科學部


6、入學要求


本科生


1.參加應屆國家統一高考并高考英文成績優異。


2.參加香港科技大學入學面試。面試以英語進行(部分地區可能有中文面試)。


面試資格:考生應于高考取得高于其所在省巿一批重點大學分數線30至100分或以上的成績(具體的分數要求當視乎考生所在的省巿而定)。


在應屆高考及香港科大入學面試中表現最為優秀突出的同學皆為香港科大重點招收對象。


香港科技大學在個別省巿在可能舉行英文筆試。


碩士博士


碩士生、博士入學


大學一般要求:


對于碩士的學位課程,申請人應當:從科大或認可的機構,已取得學士學位或獲得認可的同等資格;滿足學校和有關部門,以及他們合適追求的研究生課程。


對于博士的學位課程,申請人應當:通常情況下獲得了香港科技大學的碩士學位或認可的機構,或提出證據,令人滿意的工作在研究生水平在至少一年的全職,兼職或在至少兩年的基礎;滿足學校和有關部門,以自己選擇的課題研究和合適從事研究。


學科招生要求:


具體方案的入學要求是參考提供各項學科的網頁。


英語要求:


測試英語作為一門外語(托福)筆試(PBT)得分≥550 基于Internet的測試(IBT)評分≥80或國際英語語言測試系統(IELTS)整體評分≥6.0,所有的子分數≥5.5


7、學習費用


申請及評審費:港幣350元(錄取與否此費用一經繳交概不退還)。


行政費:每名錄取學生港幣2800元。


學費:基礎年學費為港幣42100元;本科課程學費每學年為港幣60000元;“環球商業管理課程”和“科技和管理學雙學位課程”因設計特殊此兩項課程學費每學年均為港幣80000元。


宿費:科大提供宿舍予內地本科生。


2005年9月至2006年5月的宿費暫定為:雙人房每位港幣9325元;三人房每位港幣6980元。 生活費及雜費:每學年約港幣4 至5萬元


8、院系設置


香港科技大學有5個學院,分別為理學院、工學院、工商管理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及霍英東研究院,并將設立第6個學院,創新與科技管理學院。


理學院


院長:葉玉如教授


生物化學


生物學


化學


數學


物理學


應用物理學


大氣環境科學


海洋環境科學


分子生物醫學科學


理學院設有五個學系,包括生物化學、生物學、化學、數學和物理學系。學生人數1800左右,約占全校的四分之一。


科研成果豐碩


理學院的科研,處于世界先進水平,個別成果更達世界領先水平,屢獲殊榮。理學院更擁有一流師資,所有教授都擁有博士學位,全部為博士生導師,并來自世界知名學府。他們知識廣博,經驗豐富,具備國際視野,致力培育人材。重要科研成果包括:


生物化學系張明杰教授,于2007年獲頒中國科學界最高榮譽「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以表揚他的杰出研究成就。他成功闡釋腦細胞訊息傳遞的過程,為治療諸如中風之類的神經退化疾病的藥物開發,提供了研發基礎。醫學界尚未有治療中風的藥物。


化學系唐本忠教授及物理系湯子康教授因推動材料科學及納米技術基礎研究及應用的發展,表現卓越,于2007年獲頒裘槎基金會優秀科研者獎。


物理學系王寧教授獲華人物理學會頒授2006亞洲杰出成就獎。王教授于2000年在科大成功觀察到全球最細、直徑只有0.4納米的單壁納米碳管,為納米碳管的研究作出重大貢獻。這項研究成果被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推舉為當年全球十大科技成果之一。其后他與同僚湯子康教授共同發現納米碳管具超導性。


化學系韓利強教授(Prof. Richard Haynes)與德國著名的拜耳公司成功研制出高療效、低成本的抗瘧疾新藥青蒿砜,這項研究獲全球化學領域的權威學術期刊《應用化學》選為2006年3月20日的封面專題。


生物化學系主任葉玉如教授,于2004年3月榮獲有“女性諾貝爾獎”之稱的“L'OREAL·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成為獲此殊榮的首位香港女科學家和第二位中國女科學家。


教學成績斐然


理學院注重因材施教及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生提供多元化教育。成績卓越并有志從事研究的同學,從一年級春季學期開始,已經可以在教授及研究生的指導下,在實際環境中培養對科研的興趣。此外,數學系及物理學系分別培養了香港數學奧林匹克參賽隊伍及首支香港世界物理奧林匹克參賽隊伍,為香港奪取金、銀獎牌。


除本科課程外,學院亦鼓勵學生多參與課外活動,藉以擴闊視野活躍思維,發掘及發揮自我潛能?;顒影ū镜?,內地及海外的短期實習,導師計劃及本科課題研究等。2006及2007年的寒假及暑假,學生在理學院的協助下,遠赴美國,菲律賓,斯里蘭卡等地參加短期實習,體驗當地生活。通過課外的學習生活,學生們更能豐富閱歷,學以致用。


國際交流計劃


理學院與多間海外知名大學,建立了一個緊密聯系的國際交流計劃,為同學們提供本校以外的學習機會,體驗海外學習生活模式。計劃自1996年成立至今,已有多位內地同學參加,均獲益良多,今后還將進一步擴大交換地區和名額。


工學院


院長:李德富教授


化學工程學


化學及生物產品工程學


化學及環境工程學


土木工程學


土木及環境工程學


土木及結構工程學


土木基建工程及管理


計算機工程學


計算機科學


計算機科學 — 資訊工程


電機及電子工程學


電子工程學


電子工程學 — 信息及通訊工程


工程企業管理


環境工程


工業工程及工程管理學


工業工程及物流管理學


資訊科技


集成電路設計工程


智能建筑物技術與管理


物流管理及工程學


機械工程學


機械工程學 — 屋宇設備


電信學


領先科技


科大工學院的教授在教學和研究方面成就非凡,享譽國際。他們從事世界前沿研究并發表大量高水平論文、取得多項專利成果并與業界合作進行實用產品的開發。工學院教授獲頒的各類國際獎項,不計其數,其中更有許多是由美國頒發的重大獎項。


化學工程學系于2000-2003年間在SCI刊登的研究論文平均量介于加州理工學院及麻省理工學院之間,位居世界第四。


化學工程學系吳嘉名教授獲選為美國化學工程師學會院士。同系的陳澤強教授獲亞洲氣溶膠研究議會頒發“亞洲青年氣溶膠科學家獎”,以表揚他在研究熱電學和大氣氣溶膠的吸濕特性所作的突出貢獻。


土木工程學系主任張慕圣教授獲加拿大工程院及香港工程科學院選為院士,以嘉許他在土木工程學的成就。而同系的鄧漢忠教授則獲美國離岸能源中心選為“殿堂級技術拓荒者” 及被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選為最高榮譽的“榮譽會員”。該系吳宏偉教授于2003年榮獲「茅以升科學技術獎 --- 土力學及基礎工程青年獎」。該獎每兩年評選一次,以嘉許于土力學及基礎工程學科作出突出貢獻的年青科學工作者。2004年吳教授再獲選為以科學研究著稱的劍橋大學丘吉爾學院海外院士,令他的卓越成就再次得到肯定。同系的勞敏慈教授成功開發廢物限制屏障技術,贏得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ASCE)2004年度 “James Croes獎章”,為該獎自1912年成立以來第一位獲此獎項的華裔論文首席作者。翌年,勞教授獲國際環境土工學會頒發二零零五年方曉陽研究獎。2007年,ASCE再向勞教授頒發自1968年來第三次授予華人的Samuel Arnold Greeley Award,令她在科研上的超卓成就一再得到肯定。


李相崧教授、吳宏偉教授、鄧漢忠教授、王幼行教授及張利民教授同在土木工程學系從事巖土工程研究。他們于2001-2005年間,在四份權威學術期刊所發表的研究著作總量居世界榜首。吳宏偉教授所發表的研究著作數目更為同期之冠。而李相崧教授更因所發表的論文自1997年以來被全球學者引用次數最多而備受推崇。


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張黔教授是200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海外及香港、澳門青年學者合作研究基金”獲資助者,和美國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通訊分會“2005年亞太最佳青年研究員獎”得主,也是100位獲《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評論》頒授“2004年世界青年創新獎”(TR 100)的得獎者之一,她所獲得的獎項足以證明她在計算機科學界的成就。同系的林方真教授則獲頒“裘槎優秀科研者獎”,以表揚他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卓越研究成就。


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曹希仁教授獲委任為美國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控制系統分會院士評審委員會主席。該系至今已有11位教授成為美國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院士。而該系系主任Khaled Ben Letaief 教授則獲邀加入美國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通訊分會董事會,協助處理該分會事務。


工業工程及物流管理學系主任李忠義教授,其參與合撰的論文獲《工業工程師學會??愤x為2005年度最佳論文。李教授在2006年更被工業工程師學會選為亞洲區副主席,足見其在工業工程學的領導地位。


科大高級制造研究所在工業工程及物流管理學系曾哲明教授的領導下,獲國際制造工程師學會頒授“LEAD獎項”,以表揚研究所在先進生產工程與工程管理方面的卓越教研成果。曾教授于2005年更獲普渡大學工業工程學系頒發“杰出工業工程師獎”,以彰表其在工業工程學上的成就。普渡大學工業工程學系是全球第二所歷史最悠久的工業工程學系。


工業工程及物流管理學系于2003-2004年間在權威期刊刊登的研究論文數目居全球前四位,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及加州大學柏克利分校相若。


領導香港室內空氣質量研究的機械工程學系趙汝恒教授,獲美國供熱、制冷及空氣調節工程師學會頒授“Ralph G Nevins生理及人類環境獎”。較早前,該系系主任余同希教授及李世瑋教授同獲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頒授院士資格,而余教授更同時榮膺英國機械工程師學會院士。


機械工程學系于2000-2003年期間所刊登的研究論文平均量位居全球前三位,與斯坦福大學及加州理工學院相若。


工學院重要的科研成果


獲國家認可與微軟亞洲研究院合作,在香港興建第一所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科大信息技術教育部 --- 微軟重點實驗室”,并致力于基礎科研領域的更廣泛合作,為中國信息產業的發展培養專業人材;


由化學工程學系及機械工程學系共同合作,首次成功利用納米技術提升新型高強纖維的性能及增強其防彈功能,開拓本地工程塑料的市場前景;


科大成為首間波音科研伙伴大學。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科系主任倪明選教授及副教授張黔博士帶領該系與波音合作研發無線網絡切換功能,將優化波音787航機上的系統與設施,縮短飛機維修時間及提升機艙娛樂服務;


由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劉明雷教授、助理教授區子廉及博士生Alexis Tourapis共同開發的快速搜尋活動影像技術,獲國際確認成為活動影像專家組織第四層標準(MPEG-4)。自此全球各地MPEG-4產品均可采用科大定立的多媒體標準;


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曾憲國教授與其碩士研究生許丕文共同發展的「智能串流閘門」有效提升網絡影音數據傳送效率,獲美國專利及商標局頒授一項發明專利。


教學成果


科大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自1997年起幾乎每年均有研究生獲邀在國際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所舉辦的國際固態電路研討會(又稱芯片奧運會)上發表論文,是首間有香港學者獲邀在該研討會上發表論文的院校。2005年2月,該系的李海博士(1998年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本科畢業生,2000年及2004年同系碩士及博士畢業生)與另一名同系碩士同學獲邀于該研討會上發表研究成果。李博士于科大畢業后,旋即被美國得克薩斯大學聘用為助理教授。


該系博士生吳文,憑著其精湛的集成電路組件仿真模型優化設計,獲得美國電子工程師學會頒發研究生獎學金,包括7,000美元獎學金及3,000美元旅行津貼。吳文更成為首名來自香港的得獎者,并獲邀出席2006年12月在舊金山舉行的國際電子組件會議頒獎儀式。


馬泳駒(2003年化學工程學系本科畢業生,2005年同系碩士畢業生)獲裘槎基金會獎學金到劍橋大學進修化學工程學博士課程。


機械工程學系的沈文龍教授(1996年機械工程學系本科畢業生,1998年及2003年同系碩士及博士畢業生)及侯立榮博士(1998年機械工程學系本科畢業生,2001年及2005年同系碩士及博士畢業生)分別獲頒“裘槎基金會科研者獎”及研究補助金到德國高等學府從事科研。


兩位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碩士生陳建江和丁湛豪成功摘下2006年度「微軟服務器錦標賽」的學生組冠軍大獎。他們憑著超卓的服務器優化技巧和豐富的微軟服務器技術知識,成功擊敗來自本地院校及中學的39支隊伍。


由計算機工程學本科生陳康華、林文華及楊智豪組成的隊伍,與來自中國內地、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及菲律賓等地的70所大學代表,參加「2006年英特爾杯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勇奪一等獎。


由工業工程及物流管理學系同學所組成的隊伍,參與2006年香港大學生專題比賽,以出色的方案為高科技電子工廠解決生產設施設計的難題,勇奪冠軍。


兩位計算機科學及工程系本科生張卓謙及鐘振德憑其畢業作品“家居風水分析系統”,贏得 “泛珠三角安利杯大學生計算器作品賽” 香港區選拔賽季軍及總決賽三等獎。


由工學院機械工程學系、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和計算機工程學系本科生所組成的隊伍,于2005年8月在北京舉行的「2005年亞太廣播聯盟機械人大賽」中勇奪季軍,揚威國際。該大賽共有1,000支來自亞太區各大學及教育機構的代表隊伍參加初賽,只有20支來自19個國家的代表隊晉身決賽角逐獎項。


由五位土木工程學系研究生組成的隊伍,在臺北舉行的抗震杯地震工程模型制作校制際競賽中奪得冠軍??拼箨牭哪P椭挥昧?18克鞏固結構的材料,便可以抵受最大的1500gal震蕩,在蕓蕓工程模型中脫穎而出。


教學模式


采用美國大學的教學模式,實行學分制??拼蠊W院所有課程均以英語授課。


致力與國際教育接軌,科大工學院每年均有畢業生被海外一流大學錄取并修讀研究生課程。許多選擇就業的畢業生被國際科研機構聘用。


化學工程學系本科畢業生(2002年)吳雅莉曾往明尼蘇達大學作交換生,現于加州理工學院修讀化學工程博士課程。


計算機工程學本科畢業生(2002年)譚競豪曾往密西根大學作交換生,現于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修讀電機工程博士課程。同科畢業生何漢邦(2002年),于2004取得科大電機工程碩士學位,現于耶魯大學攻讀生物醫學工程博士學位。


機械工程學系本科及碩士畢業生(1998年及2001年)周樂韻在完成科大的課程后,于美國著名學府密西根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現于美國從事包裝工程,是一名高級包裝工程師。


土木工程學系本科及碩士畢業生(1996年及1999年)鄭宜碧博士于劍橋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后,獲聘為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講師。


國際視野


科大工學院積極發展海外及內地交換生計劃,同學可以透過該計劃到40多所著名學府進行為期一至兩個學期的學習。工學院海外合作伙伴包括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康乃爾大學、伊利諾依大學香檳分校、京都大學、密西根大學、明尼蘇達大學、賓夕凡尼亞大學、普渡大學、倫敦大學、南安普敦大學、多倫多大學、華盛頓大學等。而在內地,科大的合作伙伴多達十所重點大學,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等。透過學分轉移的安排,同學既可體驗不同文化又可同時保持其學業進度。


土木工程學系本科生鍾健文在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當交換生期間,曾參予多項學習活動,除了參加美國土木工程學會大型會議外,并在當地可口可樂公司進行實習。


攻讀計算機科學,來自深圳的李緯及來自廣州的石寧,于2006-2007學年到美國伊利諾依大學香檳分校交流。


來自北京的費煒(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系)與來自上海的石峰(科技及管理學雙學位課程、主修土木工程)被安排到美國密西根大學當交換生。


工業工程及物流管理學系每年均安排約20名該系學生參與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學生專題研究項目。兩校學生一同于斯坦大學及科大上課并合作進行研究。


六名科技及管理學雙學位專業的同學,參與美國《商業周刊》與香港科技大學合辦的"杰出學生獎勵計劃",于2005年6月出席在泰國曼谷舉行的"第十四屆亞洲世界領袖論壇",與前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將軍對話。


資格認證


科大工學院的本科生課程獲香港工程師學會頒發資格認證,在華盛頓公約協議(Washington Accord)下,與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新西蘭、南非、愛爾蘭、新加坡及日本各大學工程教育學歷獲得彼此認可,其學位資格亦獲得上述各國工程界承認。


工商管理學院


院長:鄭國漢教授


會計學


經濟學


經濟及財務學


財務學


環球金融


計量財務學


綜合商業管理學


環球商業管理


資訊系統學


組織管理學


市場學


營運管理學


財務份析學


資訊系統管理學


投資管理學


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香港科大商學院)成立僅十余年,卻已成為公認的亞洲第一商學院。成長之快,無論以哪一個標準來看,都是史無前例。與之成長相伴的是科大商學院的成就得到學術界廣泛尊重與肯定,贏得國際聲譽。高度的學術評價不單使商學院成為本地學生升學的首選,也吸引愈來愈多海外學生,名揚海外。香港科大商學院現已擠身于世界最優秀商學院之列。


2012MBA課程連續三年排名全球前十


2011EMBA課程連續三年榮膺全球之冠


2010 全球商學院管理研究排名全球第三


2010 學術研究排名全球第10位 《金融時報》


2010 全日制工商管理碩士(MBA)課程排名全球第9位 《金融時報》


2009 亞洲第一及全球第十一 《經濟學人信息部》


2008 全日制工商管理碩士(MBA)課程排名全球17位 《金融時報》


2007 亞洲第一及全球第二十 《經濟學人信息部》


2007 科大商學院與美國西北大學Kellogg管理學院合辦的EMBA課程排名全球第1位《金融時報》


2005 全日制工商管理碩士(MBA)課程排名全球37位 《金融時報》


2005 財務研究亞太第一 亞利桑那州大學


2005 商學院研究亞太第一 得克薩斯(達拉斯)大學


2005 全日制工商管理碩士(MBA)課程排名全球44位 《金融時報》


2004 科大商學院與美國西北大學Kellogg管理學院合辦的EMBA課程排名全球第6位《金融時報》


2003-05 商學院研究全球排名首25位《金融時報》


2003-04 行政人員教育排名(特設課程) 亞洲及澳洲之冠《金融時報》


2003 EMBA排名全球第9位《金融時報》


2001-03 全日制工商管理碩士排名亞太之首《金融時報》


2003 經濟研究亞太第一《歐洲經濟協會期刊》


2002 財務研究亞太第一《財務管理》


2000-01 于最權威五份會計期刊的會計研究創作量,排名全球第一《會計研究期刊》、《會計及經濟期刊》、《會計學評論》、《現代會計研究》及《會計研究評論》


2001 財務研究亞太第一《太平洋盤地財務期刊》


2000 獲歐洲管理教育素質改進系統認證


1999 經濟研究亞太第一《經濟探研》;獲美國工商管理學院國際協會認證


社會學院


院長:李中清教授


人文及社會科學


通識研究


中國研究


人文學


社會科學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則開設碩士及博士學位課程,并為全校本科生提供通識教育。


2011年新開環球中國研究(Global China Studies)的本科課程。


霍英東院


院長:倪明選教授


研究中心:


先進復合材料技術研究中心


應用基因組中心


大氣研究中心


生物工程暨生物醫療儀器中心


人口與可持續發展中心


工程材料及可靠性研究中心


綠色產品及加工技術研究中心


高分子成型過程和系統中心


數字生活研究中心


香港科技大學一直以來致力于教學及科研工作,不斷追求知識技術水平的提升。與此同時,科大還意識到培育具備全球視野,有志投身中國經濟發展的專業人才的重要性。這一理念與已故霍英東先生及其多年的摯友何銘思先生所期待的愿景相契合。在這共同目標的促使下,以及霍英東基金會、霍英東銘源發展有限公司的財政支持下,廣州市香港科大霍英東研究院于2006年成立。


霍英東基金會(基金會)的理念與科大不謀而合。自1984年成立以來,基金會一直不懈地支持學術交流、社會研究、社區服務、教育事業、科技及文化活動。它還致力于南沙的發展,通過完善其商業和服務行業,滿足當地轉型中的傳統產業的需求,從而把南沙建設成為一個充滿活力的現代化海濱城市。


科大竭力追求卓越,推動研究,培養人才,在全球、中國及香港貢獻良多,給霍英東基金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饡闹С趾涂犊柚?,使香港科技大學得以實現其2005-2020策略發展計劃??拼髮⒆鳛橹袊顑炐愕拇髮W之一,對國家的經濟及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憑借科大的實力和優勢,研究院將努力發展成為珠三角地區的重點科研及教育基地,以推動地區經濟的發展,提升技術水平,擴大產業影響力,同時促進香港與內地之間的學術交流。


在研究院成立以前,科大已進駐南沙四年,并于2002年與廣州市政府、霍英東基金會合作創辦了南沙資訊科技園。


科大與廣州市政府和霍英東基金會一直保持著緊密的合作??拼筘撠熆萍紙@的構思、設計、項目管理、培訓與發展,以及輸入專家人才,為培育高科技產業、為香港產業提供更多發展的機會,增強珠三角地區產業的競爭力。


目睹南沙經濟的快速發展,科大萌生了一個新構思—在南沙建立一所研究院,以擴大科大在學術和研究方面在華南地區乃至全國的影響力。


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科大的愿望終于逐步實現了。2006年8月7日,北京-香港科大聯合研究中心率先在南沙成立了,另有七所研究中心也于2007年1月25日相繼成立。這一切都為研究院今后在南沙的長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研究中心


秉承追求科技進步的文化傳統,香港科技大學不斷深入探索科研領域,提出新問題,探討新課題,開發新項目。經過多年的努力,科大的教研隊伍在研究方面贏得了國際的聲譽和肯定。


廣州市香港科大霍英東研究院位于南沙—珠三角的幾何中心。優越的地理位置,方便了研究院與香港和珠三角地區各高校、機構和企業之間取得緊密聯系,并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研究院及其旗下的研究中心初期將集中于該地區及周邊地區的研究發展和人才培訓,希望為地區的經濟和技術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已經開始運作的研究中心有:


數字生活研究中心


無線通訊集成電路系統設計中心(WISE)


工程材料及可靠性研究中心(CEMAR)


北京-香港科大聯合研究中心


海洋動力學與模擬專項


中央研究設施:


納米電子制造實驗室


跨學科課程事務處


環境學部


先進復合材料技術研究中心(ACMT)


大氣研究中心


人口與社會分析中心


華南研究中心


未來,一系列的研究中心還將會根據該地區發展的需要相繼成立。它們的建立,將會為南沙帶來世界一流的研究技術,推動南沙的科技與世界接軌。


高等研究院


簡介


科大現為香港唯一設有高等研究院(高研院)的大學,委員包括多名諾貝爾獎得主,如楊振寧(物理學獎)、阿列克謝.阿布里科索夫(物理學獎)、戴維·巴爾的摩(醫學獎)、朱棣文(物理學獎)、阿龍·切哈諾沃(化學獎)、戴維·格婁斯(物理學獎)、艾倫·黑格(化學獎)、H·羅伯特·霍維茨(醫學獎)、李遠哲(化學獎)、佛力·梅拉(醫學獎)、道格拉斯·D·奧謝羅夫(物理學獎)、丁肇中(物理學獎),另有數學界最高榮譽菲爾茲獎得主米高·阿蒂亞等。高研院將驅動跨學科與跨院校的協作項目,與全國學界、工商界、社會團體及政府機構建立緊密的伙伴關系,攜手努力在學術與科學世界創出新氣象,把香港轉化成全球創意與知識力量的重要源泉。


功用


為世界知名科學家和學者提供一個互動交流、相互啟發的場所;


薈集頂尖人才,在中國的科學與創新事業中擔當關鍵的角色;


在與華南區社會經濟發展緊密相連的策略性范疇中,領先從事基礎和應用研究;


培育最具潛質的學生,提升教育水平,激發大眾對科學新知的關注;


激勵創新科技發展,提高香港及區內的長遠競爭力。


9、知名校友


何錦欣現任香港教育局助理秘書長(高等教育)


余嘉敏現任香港食物及衛生局助理秘書長(衛生)、前無線電視、有線電視新聞報道員


魏派賢前亞視新聞記者,現任星島日報記者


龔偉怡前無線新聞財經記者及主播


李臻now寬帶電視主播


呂慧儀無線電視藝員


胡杏兒無線電視藝員


鄧小樺電臺主持、誠品書店香港分店副店長


趙海珠法國巴黎銀行上市衍生產品部聯席董事


林燕玲渣打銀行股票衍生及中介銷售部窩輪銷售副董事


毛尖當代海派作家


李慧瓊民主建港協進聯盟副主席、香港立法會議員及區議員


陳恒鑌民主建港協進聯盟黨員、香港立法會議員及區議員、政協安徽省第十屆委員會委員


陳易希發明家、新民黨黨員


陳旭智香港甲組足球聯賽大埔足球會隊員


10、理念與榮譽


使命理念


通過教學和研究以促進學習,追求知識。特別注重:科學、技術、工程、管理、和商業課程;研究生的培養,并協助香港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定位為一所在國際上具有深遠影響,而又致力為本地服務的優秀學府。


世界觀:作為世界級學府,在每一個精選的教研領域里走在國際前沿。


國家觀:作為中國最優秀的大學之一,對國家的經濟及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地區觀:作為該地區的主力分子之一,與政府及工商界通力合作,把香港發展成為以知識為本的社會。


科研成就


理學院


生物化學系張明杰教授完成的“構建神經系統信號傳導復合體的結構基礎”項目獲得200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生物化學系主任葉玉如教授,于2004年3月榮獲有「女性諾貝爾獎」之稱的「L'ORéAL·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成為獲此殊榮的首位香港女科學家和第二位中國女科學家。


生物化學系梁純教授實驗室發現新的DNA復制起始蛋白以及新的抗癌途徑,發表于《細胞》和《癌癥研究》雜志上。


生物學系張東才教授發明了分子生物感受器,并用于監測細胞凋亡過程。


化學系徐兵教授,首位杜邦歐亞青年科學家研究獎獲得者(2001),合成了世界首例可抑制抗藥腸道球菌生長的水溶膠化合物。


化學系任能博(Reinhard Renneberg)教授開發的心臟血液生物傳感測試芯片已于2003年在德國上市。


數學系黃勁松教授的「半單李群上的非交換調和分析」,于200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2等獎。


物理學系湯子康及王克倫教授關于「納米結構氧化鋅半導體薄膜的室溫紫外受激發射」的研究,及生物化學系主任葉玉如教授關于「新形神經肌肉突觸訊息傳遞機制的鑒定」的研究,同獲200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2等獎。


物理學系科研小組成功研制出直徑為0.4納米的納米碳管,是迄今世界上最細的單壁納米碳管。這一項研究成果被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推舉為全球當年十大科技成果之一。


工學院


截至2006年,電子及計算器工程學系共有11位教授當選IEEE院士。


電子及計算器工程學系李澤湘教授獲美國國家自然基金會技術創新獎及國家自然科學獎。


先進制造研究所獲國際制造工程師學會頒授LEAD獎項,以表揚研究所在先進生產工程與工程管理方面的卓越教研成果。


機械工程學系鄭平教授獲美國航空航天協會頒發2003年度熱物理獎。


土木工程學系鄧漢忠教授獲美國離岸能源中心選為"殿堂級技術拓荒者"。


科大培養的芯片專家張善鑾博士(1997年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本科畢業生,2002年同系博士畢業生),其研究論文在四年內曾三度被國際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舉辦的國際固態電路研討會(又稱芯片奧運會) 所接受,得以在大會上宣讀論文。無論在內地和香港都是前所未有的。


工業工程與物流管理學系宗福季教授是大中華地區質量控制領域第一位獲取美國質量協會(American Society for Quality)認可的"六西格瑪黑帶"(Six Sigma Black Belt).


工業工程與物流管理學系李忠義教授2005年當選IIE(國際工業工程師協會)院士。


11、學生組織


香港科技大學學生會是一個獨立的組織,在推動及統籌校內超過100個學生組織所舉辦的活動方面,擔當重要角色。另外,在校的內地本科同學自發成立“中國內地學生學者聯誼會本科生部”,為內地同學提供重要的資訊和必要的幫助。


12、入學方式


1、通過高考:高考成績非常優秀者,在每年香港科技大學的全國巡回說明會報名,高考過后達到分數線


后通過香港科技大學入學面試即可入學。


2、參加國內預科班,語言達到標準后赴香港讀香港科技大學副學士,副學士畢業兩年畢業后入讀香港科技大學大二或大三課程(根據副學士期間成績決定入讀年級)。


香港科技大學研究生課程相關


文科和管理學類


Master of Arts (M.A.) in China Studies 學費:67500 學時:14個月


Master of Arts (MA) in Humanities 學費:67500 學時:14個月


Master of Arts (MA) in Social Science 學費:67500 學時:14個月


理學類


Environmental Science 學費:75000 學時:1-1.5年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學費:80000 學時:1-1.5年


Mathematics (Financial Mathematics & Statistics) 學費:90000 學時:1-1.5年


工程和工業及計算機科學類


Civil Infrastructural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土木建筑工程和管理 學費:78750 學時:1年


Electronic Engineering 電子工程 學費:84000 學時:1年


Engineering Enterprise Management 工程企業管理 學費:88000 學時:1年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環境工程 學費:78750 學時:1年


Telecommunications 電信通信 學費:50000港幣每學期,共2學期(2013年秋季) 學時:1年


13、內地發展


科大被公認為中國最優秀的大學之一,與內地學術機構建立緊密合作關系;


與內地多所領先大學簽訂校級協議: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及中山大學,實施交換生計劃,并選拔內地來港研究生;


多個研究項目獲國家級"863"及"973"計劃資助,總資助金額逾一億人民幣。其中兩個"973"項目“信息技術中的應用理論和高性能軟件”,及“大規??茖W計算研究”,更由科大教授統籌;


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資助進行的項目達15個以上,包括:微系統、無線通訊及環保研究等;


與廣州市政府及霍英東基金會合作發展“南沙信息科技園”;


與深圳市政府及北京大學在深圳連手建立“深港產學研基地”及“醫學中心”。


入學申請

學位授予

項目特色

課程介紹

研究生申請要求:

平均GPA(211/985學校):80

平均GPA(非211/985學校):80

最低雅思:6.5

研究生申請要求:

平均GPA(211/985學校):80

平均GPA(非211/985學校):80

最低雅思:6.5

師資力量

學習方式

報名咨詢

隱私條款

×

富文培訓中心(以下簡稱“富文”或“我們”)一貫重視對于個人信息和隱私的保護。我們將按法律法規要求,采取相應安全保護措施,盡力保護您的個人信息安全可控。您在使用我們的產品或服務時,我們將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及本《隱私政策》(以下簡稱“本政策”)收集、儲存、使用及對外提供您的個人信息。

本政策適用于富文產品及服務,包括富文官方網站(域名為szfwpx.org.cn)和富文官方APP。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本政策不適用于其他第三方通過前述網頁或客戶端向您提供的服務。例如您通過富文開放平臺下載使用的第三方應用或者第三方依托富文產品向您提供服務時,您向第三方提供的信息不適用本政策,請另行查閱相應的政策規定。

在您使用我們的產品或服務前,請務必仔細閱讀并理解本政策,尤其是其中加粗的條款。我們會在富文官方平臺上登載本政策。當您使用我們的產品或服務時,即視為您已經閱讀、理解并同意本政策及其不時更新的版本,同意我們按照本政策的約定收集和使用您的個人信息。 

1.我們收集您個人信息的內容、目的

1.1收集內容

我們向您提供產品和服務時,可能會收集、儲存和使用您的下列“個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您的姓名、年齡、性別、學歷、職業、任職單位、身份證號碼、使用語言、郵編、個人圖像、郵寄地址、電子郵件地址、社交賬號及昵稱、其他聯系方式、在校表現等。

1.2收集、儲存和使用目的

我們承諾在下述目的范圍內收集、儲存和使用您的個人信息:?管理產品和服務,向您提供我們的產品及服務,并就您購買及使用我們產品與服務的情況進行及時溝通;?支持我們產品的運作和服務的履行,回應您的咨詢及請求;?向您提供在校、非在校服務及支持,接受您的反饋并解決反饋的問題;?及時向您通知我們的最新課程、服務、衍生產品及市場推廣活動等;?用于數據分析和研究等內部處理,以改進我們的產品、服務質量;?便于與您之間的溝通,及時解決您的問題;?經您同意的其他用途。

2.我們如何收集您的個人信息

2.1您向我們提供的信息

包括但不限于:您報考注冊時提供的信息,您下載或使用我們或我們指定的公司開發的應用時提供的信息、您訪問我們的官網、參與我們組織的活動,或者使用我們提供的其他網上服務時提供的信息、您關注我們的社交媒體時提供的信息、您在校期間的相關個人信息等。

2.2我們在提供產品或服務時,主動收集的信息

包括但不限于:您在校期間的學習情況(包括成績、提交的作業等)。

2.3Cookie

我們會通過Cookies和其他追蹤技術了解您使用我們網站的情況。通過Cookies收集的信息屬于不能單獨使用的個人信息,您理解并同意我們將會把通過Cookies收集的信息與您的其他信息結合使用。大部分網頁瀏覽器會自動打開Cookies,您可以隨時調整您的瀏覽器設置,選擇關閉Cookies。然而,Cookies能讓您享受我們更優質、更個性化的服務,如果您關閉了Cookies,可能無法完全體驗我們網站上提供的所有服務,所以我們建議您將其設置為打開狀態。

2.4請注意,您向我們提供的或我們收集的您的個人信息中可能包含您的敏感個人信息,如生物識別、宗教信仰、特定身份、醫療健康、金融賬戶、行蹤軌跡等,請您謹慎并留意敏感個人信息,您同意我們可以按本政策所述的目的和方式來處理您的敏感個人信息。 

3.我們如何共享、轉讓、公開披露您的個人信息

我們尊重您的個人隱私并遵守相關的法律和法規,我們承諾嚴格保密所收集的您的個人信息,并且不會將您的個人信息非法出售給他人。

3.1共享

3.1.1為促進合作,推出優質及更新的產品及服務,我們可能會向第三方合作伙伴提供您必要的個人信息。我們的授權伙伴無權將共享的個人信息用于任何其他用途。目前,我們的授權合作伙伴包括以下幾大類型:我們聘請的第三方服務提供者(如供應商、服務外包商等)為我們的客戶提供相關服務,包括但不限于分析數據、提供市場營銷幫助、客戶滿意度調查、接受客戶咨詢以及處理客戶請求等。

3.1.2根據法律法規規定,或按政府主管部門的強制性要求,對外共享您的個人信息,無需事先征得您的授權同意。

3.1.3只有在獲得您的明確同意后,我們才會向前述3.1.1、3.1.2提及的主體之外的其他方共享或提供的個人信息。

3.2轉讓

我們不會將您的個人信息轉讓給任何公司、組織和個人,但以下情況除外:

3.2.1獲得您的明確同意后;3.2.2在涉及合并、收購或破產清算時,如涉及到個人信息轉讓,我們會在要求新的持有您個人信息的公司、組織繼續受本政策的約束,否則我們將要求該公司、組織重新向您征求授權同意。

3.3公開披露

我們僅會在以下情況下,公開披露您的個人信息:

3.3.1獲得您的明確同意后;

3.3.2基于法律的披露:在法律、法律程序、訴訟或政府主管部門強制性要求的情況下,我們會公開披露您的個人信息。

3.4我們會在共享、轉讓、公開披露前,確認第三方的管理體制及傳輸風險。

4.我們如何保護您的個人信息

4.1我們使用符合業界標準的、合理可行的安全防護措施保護您提供的個人信息,防止數據被未經授權訪問、公開披露、使用、修改、損壞或丟失。4.2我們會采取合理可行的措施,確保不會收集無關的個人信息。4.3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我們只會在達成本政策所述目的所需的最短期限內保存您的個人信息。4.4我們將定期更新本政策,并公開安全風險等報告的有關內容。您可通過以我們的官方網站進行查看。4.5在不幸發生個人信息安全事件后,我們將及時向您告知,難以逐一告知個人信息主體時,我們會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發布公告。同時,我們還將按照監管部門要求,主動上報個人信息安全事件的處置情況。

5.您對個人信息享有的權利

您可以選擇不提供您的個人信息,但我們將可能因此無法為您提供我們的產品或服務,也可能無法回應您在使用我們的產品或服務時所遇到的問題。對于您可能因此遭受的損失,我們將不承擔責任。如果您選擇同意提供給我們您的個人信息,我們將按照相關法律法規,保障您對自己的個人信息行使以下權利:

5.1訪問您的個人信息:

您有權訪問或編輯您賬戶中的個人信息資料、更改您的密碼、添加安全信息或關閉您的賬戶等。

5.2更新您的個人信息:

當您發現我們收集、儲存、使用的您的個人信息有錯漏時,您有權要求我們做出更正。

5.3刪除您的個人信息

您可以向我們提出刪除個人信息的請求。若我們決定響應您的刪除請求,我們還將同時通知從我們獲得您的個人信息的第三方,要求其及時刪除,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或其已獲得您的獨立授權。當您從我們的產品或服務中刪除個人信息后,我們可能不會立即從備份系統中刪除相應的信息,但會在備份更新時刪除這些信息。若部分信息因需留存備查等不能完全刪除時,我們將對此部分信息進行匿名化處理,使之不能再特定指向到個人。

5.4更改您授權同意的范圍

您可以改變您授權我們收集、儲存、使用個人信息的范圍或撤回您的授權。當您撤回授權同意后,我們將不再處理相應的個人信息。但您撤回授權同意的決定,不會影響此前基于您的授權而開展的個人信息處理活動。

6.本政策如何更新

我們可以修改本政策,并會在富文中國官方平臺上發布對本政策做出的任何變更。如有對您的個人信息的收集、儲存、使用產生重要影響的重大變更(例如,對應個人信息的聯絡方式及投訴渠道發生變化時),我們將以明示的方式通知您,說明具體變更內容等。

7.如何聯系我們

如果您對本政策有任何疑問、意見或建議,您可以通過聯系電話:+86-0755-86615181,與我們聯系。